欢迎光临消费电子实验室!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订阅

科技资讯

科学家利用3D打印和智能生物材料为1型糖尿病患者制作产生胰岛素的植入物
科学家利用3D打印和智能生物材料为1型糖尿病患者制作产生胰岛素的植入物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导致胰腺停止产生胰岛素,即控制血糖水平的激素。大约160万美国人患有1型糖尿病,每天有超过100个病例被诊断出来。
2021-9-9 13:35
燕山大学实验室合成可划伤金刚石的新型玻璃材料
燕山大学实验室合成可划伤金刚石的新型玻璃材料
晶材料也叫玻璃态材料,属于刚性固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就是一种典型的非晶材料。据专家介绍,AM-III 密度与金刚石相当,维氏硬度 HV 高达 113 GPa,可划伤金刚石。
2021-8-15 17:19
我国储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风电,水电,光电,都有发电不稳定的问题,时高时低,发出来的电用不掉就只能浪费掉。由于电解水装置的调节能力通常较强,相应速度快,可以利用这部分电来电解水制氢,实现能量的储存。
2021-8-12 13:26
世界首颗可重复编程量子通信卫星发射
世界首颗可重复编程量子通信卫星发射
根据ESA的说法,由于Eutelsat Quantum可以在离地球3.5万公里的固定位置上运行时进行重新编程,因此它可以在15年的生命周期内响应不断变化的数据传输和安全通信需求。
2021-8-5 17:26
英国创业公司研发袖珍“人造太阳”
英国创业公司研发袖珍“人造太阳”
核聚变反应堆产生的热量可以被英国原子能管理局的一个团队(也位于牛津郡)发明的一种叫做“分流器”的装置所利用。热能将被用来加热蒸汽以驱动涡轮机,从而产生电力,为推进器提供动力。
2021-7-19 11:32
太空发电:全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开建
太空发电:全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开建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电能主要通过微波等无线传输方式,相当于从太空向地面拉一条输电线路,这种发电和输电方式成熟后,还可以利用它对偏远地区或受灾地区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解决某些地区发电和供电方面的难题。
2021-7-12 17:06
风云3号世界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3号世界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E星的成功发射将弥补卫星观测轨道(早5:30和傍晚17:30)的缺憾及观测资料的不足,有效补充6小时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同化窗内卫星观测资料的空白。
2021-7-5 15:49
霍金的黑洞定理首次在观测上得到证实
霍金的黑洞定理首次在观测上得到证实
研究人员仔细观察了 GW150914,这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 2015 年探测到的第一个引力波信号。GW150914 是两个内旋黑洞的产物,这两个黑洞合并产生一个新的黑洞,并释放大量能量。
2021-7-5 14:27
维珍银河定于7月11日将布兰森送入太空
维珍银河定于7月11日将布兰森送入太空
此次任务名为Unity 22,布兰森的目标是击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后者计划于7月20日搭乘旗下蓝色起源公司的谢泼德号亚轨道飞船进入太空。
2021-7-2 12:55
欧洲首台量子计算机在德国斯图加特揭幕
欧洲首台量子计算机在德国斯图加特揭幕
为了能够确保德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优势,联邦政府已决定投资20亿欧元用于发展量子技术,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至少拥有一台“德国制造”的强大量子计算机。
2021-6-16 11:41
中国航天新高度:3吨海王星探测器装核反应堆,使用全电推进
中国航天新高度:3吨海王星探测器装核反应堆,使用全电推进
海王星距离地球的距离高达30AU、航天探测器设计寿命高达15年等情况,有必要使用10千瓦大功率核反应堆作为海王星探测器的供电源,为大功率的电推发动机进行供电。
2021-5-31 21:40
科学家首次让分子稳定进入第五种物质状态
科学家首次让分子稳定进入第五种物质状态
来自芝加哥大学和山西大学的国际研究团队将6万个11纳开尔文的铯原子固定在他们制造的二维平坦势阱中,产生了铯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磁场的作用下,这些原子形成了分子,首次形成较为稳定的铯分子玻色-爱因斯 ...
2021-5-27 18:00
日本研发光触媒制氢技术
有分析指出,欧洲、美国的氢燃料价格到2050年将为1美元以下,而在光照强烈的中东,如果使用人工光合成技术,制造出1千克氢燃料仅需要85日元。
2021-5-27 17:47
突破人类认知极限
突破人类认知极限
利用“拉索”已经建成的1/2规模探测装置11个月的观测数据,科学家发现了12个稳定伽马射线源,它们都具有超高能光子辐射,并且都稳定地延伸到PeV附近,甚至“拉索”还探测到迄今人类从未见过的1.4 PeV的最高能量伽马光 ...
2021-5-18 11:44
我国自主研发的低速双燃料 发动机CX40DF首台机交付
CX40DF的电控系统、增压器、油雾探测器等核心部件首次实现了自主配套,整机关重件国产配套率达到了80%。它的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船用动力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水平进一步增强,对我国船舶高端海洋装备的自立自强发展具有里 ...
2021-5-18 10:26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