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消费电子实验室!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芯”的较量:中兴认罚背后的无奈与伤痛

2017-3-11 22:16| 发布者: cncelab| 查看: 696| 评论: 0

摘要: 1996年,美国协同其他32个西方国家共同签署“瓦森纳协议”(Wassenaar Agreement),决定自1996年11月1日起执行新的出口管制清单和信息交换机制,中国仍然位列被管制国家之列。这一协议的前身是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 ...
       【消费电子实验室-2017/3/11】手中握有海量的技术专利的中兴以超过8.9亿美元的代价服了软。
       3月7日晚间中兴宣布达成和解,其中最主要的交换条件则是支付高达8.9亿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罚金。这一罚金相当于198万台中兴旗舰机型天机7的零售总额。次日中兴港股跳涨超过6%。行业内一片看好,很多业内人士将中兴此次受罚视作利空尽出,隐患拔出。

  
  出口限令悬在中兴头上的剑
  一年前,2016年3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公告称“因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经公司申请,该公司股票(证券简称:中兴通讯,证券代码:000063)自2016年3月7日开市起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一向稳健的中兴怎么了?随后网络上开始疯传中兴涉及美国政府禁止中兴采购的相关消息。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出口限制包括,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口任何在美国生产的技术、软件或者设备。微软甚至都不可以向中兴出售办公软件,提供软件升级都可能被禁止。
  在此之前路透社就提及过相关内情。报道指出,中兴通讯被指计划把从供应商那里购买的美国科技产品再出口到伊朗,从而违反美伊相关政策(美国禁止向伊朗出售美国制造的科技产品),美国商务部决定对该公司实施限制措施,要求美国供应商在向中兴提供设备或部件时,必须首先申请出口许可证,这将导致中兴很难采购美国科技公司的软硬件产品。
  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因中兴通讯对美国零部件和软件供应商的依赖,本次事件如果处理不善,很可能将引发中兴通讯尤其是手机业务的灭顶之灾。没有了核心元件和技术的供应,就意味着中兴不得不另外寻求供应商,而这势必将极大地影响中兴产品的交付周期及后续业务拓展。但悲情的是当时中兴手机凭借深耕北美运营商市场、赞助NBA等一系列动作挤进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第四,2015年第四季度甚至取得7%的市场份额,而这一纸禁令将先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中兴的北美市场几乎需要重头来过。
  随后,中兴积极展开了同美国长达一年的谈判。美国先后4次延期出口限制,这意味着中兴通过临时许可继续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设备,但每次只有2、3个月的许可周期。对于中兴而言,短暂且不延续的延期完全不能缓解需求,手机产业的研发周期至少都需数月,缺乏稳定的供应使得中兴在研发和产品布局等方面都无法施展。
  由此,此次天价罚款换得的和解使得中兴能够再度正常获取美国供应商的设备和软件支持,这相当于悬在中兴头上的定时炸弹解除。中兴一年来的桎梏松绑,换回次日的股票大涨就不再是一件值得惊讶之事。
  但正如文章开头所提的问题,国人看不懂的是中兴一向都被认为是中国技术研发的标志性企业,手中握有海量的技术专利,为什么这一次如此轻易地就服了软?

  手机的狂欢和芯片的困局
  中兴的尴尬只是一个缩影。
  实际上在去年事件爆发后就有人提出,在没有高通芯片的情况下,中兴大可以选择自家的中兴微电子作为替代方案。然而摆在中兴通讯面前的情况并不乐观。
  2015年我国境内所有厂商共计消耗了价值1450亿美元的各类芯片,而我国去年本土芯片行业的产值仅达到了这一需求的十分之一,并且这十分之一还主要集中在低端芯片领域,严重依赖高通的不止中兴一家。

  实际上,高通作为当前全球手机芯片的霸主在CPU、GPU、基带等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一直都是众多国产手机品牌旗舰手机首选的芯片供应商。各类统计数据虽然有差异,但都显示高通占据第一的位置不曾动摇。
  国外能够做出顶级手机芯片的还有三星和苹果,但这两家都基本没有开发供货(当然魅族也有极少采用三星芯片的机型)。
  本土最知名的手机芯片制造商是华为旗下的海思,其工艺水平能够与高通形成一定的竞争,但同样只供货华为自家产品,并且至今仍没有对外供应的计划。另外一家低调但具有影响力的则是展讯,面向全球供货并且主要市场在海外,在非洲大赚特赚的传音就大量采用展讯的芯片。展讯当前最先进的芯片为SC9860,其为八核A53架构,这与高通和华为海思的中端芯片相当。
  另外一家举足轻重的手机芯片厂商则是中国台湾的联发科,国内魅族、小米等手机厂商都是联发科的重要客户,但研发实力在高端领域也无法对高通形成冲击。
  而中兴微电子的确在近几年发展迅猛,根据中兴微电子披露的信息,其业务规模在2015年年末已跻身国内行业前三,但主流发货产品工艺维持在28nm,核心芯片研发正在16/14nm制程突破。其芯片实力与高通乃至华为海思等都有明显的差距。
  因此真正敞开供货的主要手机芯片厂商只有高通、联发科和展讯,而后两者在技术实力和高端芯片领域依然无法同高通抗衡。
  由此就形成了中兴与高通们对话并不平等的局面。消费者都能明显感受到的是各大手机制造商的采购越发单一,比如2016年下半年,大部分品牌的旗舰机型只在高通骁龙820和骁龙821两颗芯片间选择。尽管品牌之间你争我夺十分热闹,但真正低调地把控全局的却是藏在背后的高通等芯片厂商。
  这自然对手机整机厂商并不是件好事。越发单一的芯片选择使得高通们拥有更强势的话语权。手中把控着芯片制造和放货的大权,高通们几乎拥有最致命的筹码,一旦谈判破解高通大可以一走了之换其他手机品牌即可,而手机厂商们却几乎无路可去。
  这就是为什么魅族会争取高通的芯片,而即便三星也会将搭载骁龙顶级芯片作为一大卖点。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华为不惜一切代价地发展海思,而创办不过几年的小米也拼命地自主研发芯片,并在2月28日推出自家首款芯片澎湃S1。就像雷军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谁能够自己把控芯片,谁就能更敏捷地有针对性的研发制作,而这也将为其提供明显的优势。
  把握自研芯片也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多可能,当年骁龙810发热严重影响了一众旗舰产品的体验,而三星就在该年在自家旗舰产品三星Galaxy S6以及S6 edge中使用自主芯片Exynos 7420,从而使得S6成为三星在旗舰产品领域的翻身之作。

  “芯”的较量
  芯片的自主权意味着通信领域的安全,这是国家层面的大事。然而面对高端通信芯片等这些顶尖的科技产品,中国还面临着一道关键的关卡——瓦森纳协议。
  1996年,美国协同其他32个西方国家共同签署“瓦森纳协议”(Wassenaar Agreement),决定自1996年11月1日起执行新的出口管制清单和信息交换机制,中国仍然位列被管制国家之列。这一协议的前身是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巴统组织”。瓦森纳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目的主要是军事上对中国的封锁,但一些高精尖设备和技术同样在此范围内,比如手机芯片等高尖端通信芯片,韩国和美国政府对我国的诸多政策都明确禁止自家企业将最新技术传授给中国企业。
  而这一协议的存在使得部分欧美国家、日本等都对高技术合作与交流持消极、谨慎的态度,美国甚至还会对中国与其他协议国家的合作强加干预。
  技术围堵使得中国许多企业都存在着核心技术严重依赖美国等国家的情况,手机产业正是如此,一部手机缺乏一颗芯片那都将无法生产,掌控者核心芯片制造的一方相当于紧紧握住了手机生产方的咽喉。
  但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迫切想要摆脱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2014年宣布的一项政策计划表明,政府将拿出1000亿~1500亿美元来推动我国在2030年之前从技术上赶超世界领先企业。其中,从事各类芯片设计、装配以及封装的企业都能够得到政府扶持。不仅如此,2015年我国政府又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目标:要在10年之内,把芯片自制率提升到70%。
  不同的是,政府将资金集中投放到少数的几家实力较强的企业上,诸如上海的中芯国际,深圳的海思半导体、北京的紫光集团,雷军也透露小米公司获得了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资金的支持。
  大力扶持手机芯片制造不仅是为了通信安全,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摩根士丹利指出,成功的半导体企业通常能够获得比40%更高的利润率,而电脑、电子产品和其他硬件的利润率往往甚至不足20%。
  而中国本土的扶持计划也不是没有可以遵循参照的样本,中国台湾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拥有了诸如台积电等世界级的芯片代工厂。但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台湾当局砸近500亿美元来扶持存储芯片商却始终没有起色,其中的成败经验值得研究。
  全球半导体日益成熟,这将对我国芯片制造突围产生巨大障碍。麦肯锡曾发表的报告指出,全球半导体行业内所有环节的利润几乎都在被一两家顶尖企业所攫取中,而这也直接导致其他企业的亏损。但利好的消息在于中国本土巨大的存量市场,华为海思芯片的崛起就是一个良好的例子。
  除了资本投入,人才的缺失也成为芯片制造的关键。欧美国家常年的芯片研发使得人才沉积在那边是自然的事情。正如两弹一星工程、大飞机制造等项目必将为中国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国家的大力扶持,同时诸如海思、展讯、小米等进行的研发,也一定能扩充中国的人才队伍。
  中国手机行业新品层出不穷,手机厂商们都大谈工艺的故事和设计的情怀,但“芯”的较量才是中国智造的关键。

 
扫一扫,关注有态度的信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