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消费电子实验室!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家电在欧洲的生存怪圈

2015-9-30 15:00| 发布者: cncelab| 查看: 1036| 评论: 0|原作者: 蒋逸珉|来自: 中外管理杂志

摘要: 在欧洲韩国品牌、欧洲本土品牌及日本消费电子品牌是主流,而在欧洲最常见的中国品牌是华为、海尔和联想。这三个中国自有品牌在欧洲起到了开疆拓土的作用,而他们的优势在于放弃OEM,致力渠道和自有品牌,这其实才是中 ...
        【消费电子实验室-2015/9/30】欧洲惊呼,中国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向欧洲快速渗透。2015年9月4日,占据德国柏林IFA(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展三分之一规模的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军团,成为2015年IFA展最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

       据IFA组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届IFA展有350多家中国企业参展,参展净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中国的参展企业大约占了本届参展企业总数的30%。尴尬的是,尽管参与企业很多,而且中国制造产品在欧洲举不胜举,但真正的自有品牌寥寥无几。

       OEM必须要成为过去时
       在本届展会上,中国消费电子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品,都让人眼前一亮。但根据我们在欧洲市场的调查了解,欧洲市场对于中国自有品牌的认知度非常低,但对于Made in china耳熟能详。

        我们在欧洲十个国家采访调查时发现,韩国品牌、欧洲本土品牌及日本消费电子品牌是主流,而在欧洲最常见的中国品牌是华为、海尔和联想。这三个中国自有品牌在欧洲起到了开疆拓土的作用,而他们的优势在于放弃OEM,致力渠道和自有品牌,这其实才是中国品牌在欧洲的未来。

       OEM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企业获利利润、走出去的必经之路。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产品质量,中国企业都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因此,如果还是依托于OEM,注定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依然会缺少品牌,注定只会为别人做嫁衣。

       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就有走出去的目标和雄心。其实OEM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之一,但这条路径已经走到了尽头。伴随产业升级、成本过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中国品牌要走出去必须抛弃OEM才有未来,这是王道。三星电子成功就在于抛弃OEM,成功打造了自有品牌,这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有产品不代表有品牌
       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总习惯用销量说事儿。比如,喜欢说家电出口同比增长,但多数企业都不敢公布到底是通过OEM方式出口,还是自有品牌出口。其实,这在企业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OEM仍然是大多数企业的主流。

       产品走出去不代表品牌走出去,国际化也不是走向国际而已。真正的国际化一定是自有品牌、自有渠道并且持续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甚至对品牌和品牌文化有一定的消费忠诚度,而在这方面,明显是中国家电企业的短板。

       有一种变化是,中国企业正在借助与国外企业的并购、设立研发中心(或其他合作方式),从而获得技术或渠道,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固然是一种捷径,但不能完全指望用这种方式占据欧洲市场,不能用这种方式建立稳固的自有品牌。

       因为这种方式会存在隐性的风险。比如,借助某一品牌和渠道,在一定的期限内可能会有效果,但当消费者逐渐对这个品牌失去偏好或出现审美疲劳时,中国品牌则会遭遇消费疲劳期。欧洲消费者会认为中国品牌只能借助并购打出自有品牌,仍然会认为借助别人的技术、品牌和渠道才能成功,这种认识是对中国品牌非常不利的。

       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走出去不代表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一定是自有品牌、技术和渠道。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中国家电品牌在短期内很快能实现这个目标,三星之所以笑傲全球,也是经过近二十年在海外的不断积累和创新,才有了今天的三星。

       中国家电业发展了近六十年,但真正用自有品牌和渠道走向国际,不过是近十多年的事情。和三星的国际化相比,中国家电企业的路还很长,仍然有许多值是学习的地方。

        德国IFA展落下帷幕。单从展台规模和参展企业来说,中国企业当之无愧排在首位。但是请记住,中国家电企业在欧洲市场,一定不能用规模和降价的手段,因为欧洲消费者拥有很强的品牌忠度诚。他们消费一个品牌,通常是基于品牌或新技术,他们不会跟中国消费者一样,不会因为价格便宜而去消费。所以,中国家电在欧洲要走出有产品无品牌的路径,必须要了解欧洲消费者的需求。

        说明:作者系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研究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