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机构NPD Display Search指出,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在经历2012年整个上半年低迷之后,在中秋、国庆黄金周交出年增15%的成绩单。其中,智能电视是黄金周档期是民族品牌和外资品牌共同的重点,预估2012年国内包括互联网电视在内的智能型电视整体渗透率将接近40%,到2016年、渗透率将接近70%,中国已成全世界智能电视发展最快(相较于其他成熟区域)的地区。 据调查,2012年十一国庆促销期间,液晶电视销量达到300万台,年增逾15%。其中,中国本土品牌表现抢眼,市占率持续提升,而外资品牌在假期销售期间优势不再。同时,本次国庆档期因政府能效补贴政策激励、也带动产品消费升级,搭载高能效LED背光的中高端智能电视成为热点,厂商力推窄边框、3D、LED、智能化和云端、超大尺寸、4K×2K超高分辨率(84英寸、75英寸、70英寸、65英寸、60英寸、58英寸)等新规格。 在智能电视方面,NPD DisplaySearch表示,传统电视产业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往往不需要任何互动,消费者购买电视产品后,只要在家中完成简单的设备连接就能观看视频节目。如今国内市场、智能型电视渗透率已超过30%,接下来智能型电视可能逐步成为中高端消费族群主流,电视厂商已经很难用简单的硬件规格去打动消费者,必须结合更多与智能电视相关的内容提供商、接口设备提供商、相关行业管理机构,以及各种衍伸出来的商业模式才行。 所谓智能电视,根据NPDDisplaySearch定义,智能电视和传统电视最大的区别在于两核心内容和人机交互接口的改变。就核心内容来看,智型电视应呈现传统电视直播电视节目以外的价值,例如智能电视能够连接到互联网、可下载很多应用程序、具备扩展功能。 至于人机交互接口改变,则包括语音操控(Voice Control)、触摸操控(Touchpad)、体感操控(motionsensing)、多屏互动(Multi Control)、脑电波控制(Mind control)等等,这些都是有别于传统电视以遥控器操作、涉及新体验的方式。传统电视是让用户“看”广播电视节目,但智能电视将满足用户“玩”电视(Makefun)、“用”电视(Functional)。 整体来说,NPDDisplaySearch强调,智能型电视最核心的部分还是在于内容,若依据内容控制主体加以区分,可将智能型电视大致分成3类,包括:消费者所控制内容的智能型电视(SmartTV-Consumer Controlled)、厂商所控制内容的智能型电视(SmartTV-TVMaker Controlled)、基本的联网电视(Basic ConnectedTV)等等。 根据NPD DisplaySearch观察,早期大约在2008年前后,中国电视厂商推出的智能型电视如TCL mi TV、创维酷开、海尔模卡、长虹乐教等等,大多是由厂商控制内容的互联网电视。这类互联网电视多系采用液晶电视+C2代表的独立方案+网络接口(Ethernet)+迅雷、搜狐等在线视频内容,属于封闭型产品。 直到2010年下半年,康佳、创维、海信等厂商机构采用Android平台推出智能型电视,基于开放的平台,导入第三方的网络内容,中国的智能电视产品内容逐渐从封闭转向开放。 2011年8月,广电总局181号档,牌照方开始布局OTT机顶盒等周边产品。目前中国市面上所销售的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大多已经是消费者所控制内容的智能型电视。预估2012年国内包括基本联网电视在的智能型电视整体渗透率,可能会接近40%,到2016年渗透率更将接近70%。 不过,NPDDisplaySearch强调,从产业链上来看,硬件、终端、相当部分宽带的基础设施,以及国家宏观政策是否支持,都是智能型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的智能型电视发展是否能进入到下一个新阶段,电视厂商所要面对的课题将不再仅是单纯贩卖硬件,关于智能电视的内容、应用和衍生商业模式都必须更加丰富成熟。 |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