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实验室-2025/10/14】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半导体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基石,其产业格局的每一次变动都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一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之争,正悄然将全球半导体产业推向更加不确定的未来,成为观察当前国际半导体产业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窗口。 一、风波骤起:荷兰政府强势干预安世半导体 2024年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对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安世半导体(Nexperia)实施资产冻结令,要求其全球30多家子公司在未来12个月内不得进行任何资产、知识产权或公司架构调整。与此同时,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作出裁决,暂停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董事职务,并委任一名外籍独立董事,该董事被赋予“决定性投票权”。这意味着,尽管闻泰科技仍是安世半导体的法律控股股东(通过268亿元人民币的收购交易持有100%股权),但实际经营控制权已被荷兰政府实质性接管。这一事件不仅影响安世半导体的未来发展,更折射出全球半导体产业正面临更剧烈的地缘政治冲击。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NXP)的标准器件部门,主要生产分立器件、逻辑芯片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占据重要市场地位。2016年,恩智浦在被高通收购前,将其标准器件业务以27.5亿美元出售给中国财团。随后,闻泰科技(中国最大ODM厂商之一)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在2018 - 2020年间以268亿元人民币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全资收购。这笔交易曾被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向上游突破的关键一步——安世在小信号晶体管、二极管等细分市场全球前三,2024年市场份额提升至9.7%,营收达20.6亿美元。 二、审查升级:“国家安全”下的全球半导体博弈 然而,这场看似成功的中国半导体海外并购,如今却因荷兰政府的强力干预而陷入危机。荷兰政府此次干预的官方理由是“国家安全”,但这一说法在国际半导体行业并不新鲜。近年来,欧美国家对中国半导体投资的审查日趋严格。2021年,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剥离英国最大晶圆厂Newport Wafer Fab的86%股权,最终该工厂被美国威世科技(Vishay)收购。2016年,中国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商爱思强(Aixtron)因美国干预失败。2018年,美国阻止中国资本收购美国半导体测试公司Xcerra。 这些案例表明,“国家安全”已成为发达国家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扩张的核心借口。荷兰政府的态度并非孤立,其背后是 美国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深度干预。2023年9月,荷兰政府禁止ASML向中国出售最先进的极紫外(EUV)光刻机。2024年9月,荷兰进一步扩大限制,禁止ASML的1970i和1980i型号DUV光刻机对华出口。同时,欧盟正通过《芯片法案》(2023年通过,计划投入430亿欧元)推动本土半导体制造,目标是在2030年将欧盟芯片市场份额从10%提升至20%。在此背景下,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管控,可视为欧盟“经济安全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减少对中国资本的依赖,强化“供应链韧性”。 然而,欧洲半导体企业(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仍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中国占全球半导体消费量的35%以上),而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广泛应用于全球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其运营受限可能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闻泰科技对荷兰政府的干预表示强烈反对,称其“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而非基于事实的风险评估”,并指控安世半导体部分外籍管理层试图通过法律程序改变股权结构,与荷兰政府立场高度一致。 三、格局重塑: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这一事件暴露了跨国并购中的深层风险:一是法律程序与政治干预的冲突,荷兰政府和法院的举措在形式上合法(基于行政命令和公司治理裁决),但在没有明确国家安全证据的情况下冻结合法股东权利,挑战了国际投资保护原则;二是“国家安全”概念的模糊化,从传统的军事安全,扩展到关键技术、关键基础设施甚至整个产业链的“战略自主”,使得任何涉及敏感技术的跨国投资都可能成为政治审查对象;三是管理层与政府的潜在联动,安世半导体部分外籍管理层的行为与荷兰政府指令高度协同,显示当地管理层可能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 安世半导体事件并非孤立,而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重构的缩影。美国通过实体清单、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欧洲和日本在美国压力下跟进,形成对华技术封锁联盟。中国则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技术攻关,加速国产替代。未来,全球供应链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区域化、阵营化趋势加剧。中国企业需调整海外并购策略,在交易结构中预留风险缓冲,加强本地化运营和政府关系管理。核心技术最终依赖自主研发,外部并购只能是补充,而非根本出路。 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之争,不仅是商业问题,更是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节点。随着技术民族主义抬头,跨国半导体并购将面临更严格的政治审查,而供应链的稳定性、技术的自主可控性将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平衡商业利益与地缘政治风险,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