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消费电子实验室!  

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IGBT:国内首条12英寸生产线量产,汽车芯片90%需进口

2021-7-6 19:33| 发布者: cncelab| 查看: 1209| 评论: 0

摘要: 在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诸多类型芯片中,作为电机控制的核心部件, IGBT尤为值得关注。它是技术门槛最高的功率半导体,也是占新能源汽车第二大零部件电控总成本最高比例的芯片,占电控系统成本的40%~50%、新能源汽车总 ...
【消费电子实验室-2021/7/6】据报道,国内两家半导体企业——斯达半导体与华虹半导体日前联手宣布12英寸车规级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规模量产,产出已超10000片晶圆。
此举不仅标志着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12英寸IGBT生产线的诞生,而且也将为其带来制造成本的显著下降、生产模式的较大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为今年以来在全球汽车行业蔓延的“缺芯潮”带来希望的曙光。

IGBT:国内首条12英寸生产线量产,目前汽车芯片90%以上靠进口

在全球汽车行业发生“缺芯”潮的同时,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在从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历史转型,芯片在汽车供应链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其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凸显。
在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诸多类型芯片中,作为电机控制的核心部件, IGBT尤为值得关注。它是技术门槛最高的功率半导体,也是占新能源汽车第二大零部件电控总成本最高比例的芯片,占电控系统成本的40%~50%、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8%~10%。
目前,国内汽车的IGBT芯片90%以上都靠进口,国产供给率极低。在国际贸易变幻多端和芯片供需格局大变革的背景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如果想继续保持先发优势,领跑全球,必须从战略上充分重视提高IGBT芯片的国产化率。
我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并将IGBT列入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目录。由此看来,产业各方合力提高IGBT国产化率已刻不容缓。

国内IGBT产业链主要企业(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相较燃油汽车而言,芯片对于新能源汽车更为重要。IGBT将是汽车电动化趋势下最为受益的功率半导体器件。
公开资料显示,特斯拉公司的电动汽车Model S使用的三相交流异步电机需要84个IGBT,加上其他部位的IGBT,共使用96个IGBT。按照每个IGBT的价格为5 美元计算,Model S使用的IGBT 价格约为480美元。
根据国海证券的研究 , 由于Model S 定位相对高端,且考虑到部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电机对IGBT需求较低,假定新能源汽车使用的IGBT平均数量为48个,单价以 5 美元计,平均每辆车的 IGBT 增量空间为240 美元,如果2021~2025 年全球乘用车销量稳步复苏至 9600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提升至18%,那么到2025年汽车IGBT市场增量将达到 41亿美元。
中金公司的研究显示,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IGBT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3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0%。
从需求来看,中国内地是全球功率半导体最大的买家,占世界市场需求的50%以上,但中高端IGBT及MOSFET器件市场,基本被英飞凌、三菱、仙童、东芝等国外企业垄断。
在全球IGBT市场,英飞凌的市场份额最高。根据IHS Markit最新数据,英飞凌在全球IGBT市场的占有率达34.5%。在中国市场,英飞凌更是占到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从其技术迭代来看,IGBT产品从早期PT穿通型、NPT非穿通型,发展到最新的增强沟槽栅FS型,芯片面积、工艺线宽、通态饱和压降、关断时间、功率损耗等各项指标都经历了持续优化,从而使得产品制造成本、寿命、可靠性及性能均得到大幅改善,断态电压也从600伏提高到6500伏以上。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与英飞凌等国外企业在设计能力和工艺制程上的差距很明显。 国内的IGBT芯片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IDM(垂直整合制造)公司,如比亚迪半导体、中车时代、士兰微、华润微、华微电子等,它们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再到器件和模组都会做。另一类是Fabless(无晶圆IC)公司,如斯达半导体、上海陆芯、中科君芯、森未科技、深圳芯能等公司,它们只做芯片计,晶圆制造在华虹宏力、上海先进半导体、中芯国际等芯片制造厂代工生产。
其中,车规级IGBT芯片的国内供应商主要是比亚迪半导体。虽然其与国际大厂技术差距明显,但已属不易,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也成为中国唯一拥有晶圆设计、蚀刻、封装测试能力的IGBT全产业链公司。据报道,比亚迪半导体打磨出了一款更高性能的IGBT6.0芯片,计划于西安研发中心全新发布。6月15日,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向客户发出涨价通知函,决定从2021年7月1日起对IGBT单管产品等进行价格调整,提涨幅度不低于5%,即日起在途和未交订单按照新价格执行。除了比亚迪,国内其他IGBT厂家几乎都无法提供IGBT车规级芯片。因此,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IGBT芯片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网站介绍 广告业务 欢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消费电子实验室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044号-4号

电话:13701384402 邮编:100040 邮箱:BICQ6688@QQ.COM

回顶部